思维导图自我总结(精选5篇)

  •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课堂听课.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时候,有些枯燥,为了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学生因走神而遗漏知识点,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听课.自己绘制的图自己最清楚,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对照教学内容把自己在预习时遗漏、疑惑、模…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精选5篇)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1.课前预习.

在课前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提前理清知识的脉络.让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画法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制作之前,要先快速地阅读章节的每一小节,圈划出关键词,然后选择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即 次主题 ,再整理出更加细化的知识内容,写到分支上.教师要提醒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机械地总结概括,要让大脑进行快速思考,理清知识脉络,绘制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完成关键词填写之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好相关标记,方便看懂.

2.课堂听课.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时候,有些枯燥,为了避免学生走神和减少学生因走神而遗漏知识点,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听课.自己绘制的图自己最清楚,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听讲,对照教学内容把自己在预习时遗漏、疑惑、模糊、拓展的地方补充好.这样,学生不仅感觉上课时有充实感,不容易走神,还会在无形中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听课思路和知识网络,从而不会因为觉得无聊而走神.

3.复习课.

高中化学的知识比较繁杂,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复习课获得高效呢?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一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教师不会像上新课一样引导启发式地讲授,而是对知识进行概括性地整理,以 横 、 纵 的角度将学过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分类合并,形成知识网络.这时候,学生就应该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图上标记起来,把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和思考上的不全面重点标记.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后,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听课,教学效率才能上升.教师要明白,有时候学生不会解题,并不是他们不去思考,而是对知识的结构不清楚,不敢下手.

二、思维导图在单元小结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涉及面很广、很纷杂,但本质上知识间紧密联系,总结起来比较方便.这里的思维导图与先前预习时的图有些区别,预习的图指针对一个小章节的学习,这里的图是对一个单元的整体总结,范围和用途都有区别.学习一个单元之后,教师不要紧接着往下教,应该留点时间让学生做个小结,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没有一定格式的限制,不同的学生往往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是内容,有的是布局,还有的是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利用好这一学习方法,提高绘制思维导图的技能,我不定时地进行抽查,一方面是为了检查他们的完成的质量,一方面是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最近,我就抽查了一部分作品,进行分析总结:优点在于作品线性关系体现较好;知识归纳较全面;部分作品比较新颖,有创意.不足之处在于:构建知识体系能力显得不足;主次不够分明;色彩较单调.针对以上问题,我给学生提出以下建议:对教材内容要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重点标记章节的主要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大胆利用彩笔,用颜色来刺激自己的大脑,进行对关键词的联想和发散;图是画给自己看的,既然没有格式要求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摆脱传统性作业形式的束缚,尽量画出自己的特色.

三、思维导图在探究难题中的应用

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的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平时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业也能独立完成,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也能回答.可是每到考试,只要题目难度上升,自己就觉得一筹莫展,无处下手,分数自然上不去,就会感到挫败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道有难度的化学题目,肯定具备知识密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想在考试中攻克这种题目,就要求学生大脑中自备一张完整、系统的思维导图,灵活运用其中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种能力,在难题探究中,我就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它的好处,慢慢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在考试中熟练运用.我一般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的难题,让学生小组自己选择题型,小组再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死盯着单一的知识点,然后运用思维导图来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自己绘出思维导图进行全班展示,共同学习.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价值.

四、结语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自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后,它就被人们当做了“终极思维工具”。它常常被运用于各个认知领域,如用于记忆、写作、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技巧等。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阅读和习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高年级后,其想象力、空间感、整体感都有所提高,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课标对中高段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更好地达成这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如《东方之珠》一课,我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品味“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的妙处。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课文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中间部分又写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孩子们阅读文本,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关键词。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快找出了关键词,如“南大门、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东方之珠”,接着让孩子们根据找到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很容易了。完成这一环节后,我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街市的繁华写具体的?”学生继续找出二级、三级关键词,分支罗列,完善思维导图。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展示汇报,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形成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图。最后我在孩子们绘制的思维导图上进行点拨:“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文字比较多?”孩子们很容易看出是中间部分,此时再顺势指导:开头和结尾文字较少,是概括性的描写,叫“总写”,中间部分是具体的描写叫“分写”。这样“总―分―总”构段方式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也为今后的学习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写作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同时训练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D,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的语文素养概括起来就是四方面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说”和“写”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时,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图案,并在旁边写上一级分支的词语(如西瓜、葡萄、香蕉等)。接着引导学生深入二级分支关键词(形状、颜色、味道)。然后更深入地拓展三级分支(如:椭圆的身体,像……,弯弯的,像……;青绿色的外皮,上面还……;红通通的瓜瓤,上面还……,甜津津、酸甜酸甜的等等)。最后我再引导学生看着思维导图进行说话训练。由于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说话练习的难度大大降低,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学生描写“家乡的秋景”时,我首先在导图中央写上“家乡的秋天”,然后罗列出一级分支(开头、正文、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先总写开头。“开头怎么写”,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深入二级分支的关键词:“家乡的秋天景色迷人!那里有……天空,……小河,……的田野”。接着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分写“正文”?结合学生的讨论,我整理出正文部分二级分支关键词:天空、花草、树木、小河、田野等。再围绕这些景物进行思考:“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点?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学生拓展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我再梳理三级分支的关键词“蓝晶晶、一碧如洗、大雁南飞、盛开、落叶飞舞、清澈见底、稻谷金黄,丰收乐开怀”等等。“结尾”又该如何总写?学生讨论,教师整理板书:抒情点题。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说话和习作教学,不仅能克服学生无话可说可写的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构建出文章的逻辑框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说话和习作,增强学生说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此把习作难题变成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情。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背诵复述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文要求学生背诵和复述。这些学习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借助思维导图将各种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效组织性的图画,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背诵和复述的能力。如前面提到的《东方之珠》一文,课文很长,学生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散记忆,抓住思维导图中罗列的关键词,逐段突破,化难为易,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还能举一反三,提高背诵和复述的能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整理复习能力

在语文复习时,通常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无从把握,难以记忆。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地建立起这些分散知识点的联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如,在进行期末复习时,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学期认识的人物进行复习。先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写上一级分支(本学期认识的人物),然后回忆课文中学过的人物,梳理出二级分支(哪吒、越王勾践、雷奈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都有什么精神品质?梳理出三级分支的关键词(哪吒:除恶扬善、机灵果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实践……)。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一目了然,方便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按单元整理本学期学过的易错字、形近字等。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提高了整理复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作为语文学习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高效复习;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88-01

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正确高效地学习,也难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思维导图能够把人脑的活动过程、繁杂知识等抽象、发散内容直观具体地反映出来,把人的思维外化,从而使思维清晰,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记忆思维方式形成时期,急需找到一种高效合适的方法。尤其在新课改条件下,教材在编排上存在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的缺点,所以学生需要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在我们学习记忆时阅读图文并茂的材料比单纯的文字要深刻得多。思维导图是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已成为2l世纪风靡全球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主要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图形化,把文字转化成图像;二是结构化,就是要记忆或表达的内容是有结构的。像树状结构、鱼骨结构等。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人们最早就知道用图形、符号来表达思想、记录事件。思维导图简单的说就是用图形比较方便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思维导图是依附于脑部的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展现大脑抽象思维过程,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线条、符号以及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一个主题(问题)开始,按照一定层次不断地向四周辐射和延伸,产生二级、三级主题等等。这些主题的链接可以视为个人的记忆数据库。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能够联想记忆起来,它是一个对大脑已储备知识通过节点、关键词联系起来的过程。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画思维导图的几个步骤:

首先,明确问题(中心主题),在纸的中间写出来,所有的思路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其次,展开联想,从这个主题可以想到什么,越多越好,把它们全都列出来。第三,把列出来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而找到二级主题,这些二级主题在内容上不存在重叠,或者很少重叠(即相互独立),把它们写到中心主题的四周,用线条和中心连起来。第四,再围绕二级主题,重复第一到第三个步骤,找出三级主题:再按照前面四个步骤从二级主题不断发散到四级、五级,直到觉得穷尽了所要思考的问题的所有方面。最后找出各个关键词的横纵向联系。例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结构的时候,先列出中心主题:细胞。再列出二级主题: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围绕二级主题进一步列出三级主题、四级主题。

以上是思维导图的一般格式,它呈树状结构,是放射性的,正符合人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将所学知识点串接。

三、思维导图的扩展应用

在实际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生物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记忆,在每章节结束时,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刚开始的时候,由教师在复习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板书,边讲解边绘制,以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创建。关于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思维导图如下:

以上是类似于线性结构,在实际作图中可以先找出知识点的线性或放射状结构关系,再找出知识点间的横向关系。不仅是一节课内容,一章甚至是一本书内容都可以做思维导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四、思维导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效果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英语语法;应用

一、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

英语语法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这就导致学生理解不了并且运用不好,在语法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法、典型题例法等方式来展开复习教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展开教学,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趣味化,这一来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方式,学生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知识点都很轻松。在系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打乱的词和词组造句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突破,不但将知识化枯燥为趣味、化复杂为简便,还激活了学生思维,从中不难看出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胜于单纯的言语讲解。

二、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理解语法

1.时态的教学

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当中,区分时态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在需要大量语句的写作过程中,时态乱用已成常态,这是学生失分的主因之一。思维导图可以将全脑调动起来,分支思考,系统学习,使整个语法教学变得更科学有效。复习时态时,可以以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回忆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为之后其他时态的复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2.思维导图的利用

思维导图既能辅助学生形成一个思维整体,迅速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知识全景图,使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整体理解;也能辅助学生巩固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提高对于英语语法的总体复习效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复习语法时,学生死记硬背造成思维混乱的后果发生。

三、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激发学习潜能

实践证实,教师指导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不仅能促使学生自我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在学生动脑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观察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发现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内部联系,从而对其产生新理解,以此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既要努力把抽象的想法表达出来,又要将自己制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分支分享给大家,通过不断地交流总结,使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逐渐成为可以自主学习的强者。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帮助,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提高。因此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的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学习潜能,创新思考技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思维导图帮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的英语总复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的特殊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个人能力。

1.课上学习与课下巩固

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就会变长,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课上教学,课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带导图回家,通过自己不断地整理和分析问题,不仅可以方便学生随时翻阅,还有助于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2.自我努力与横向联系

思维导图有别于传统的文字信息,无论是其排列次序还是记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常常导致许多学生在最初制作导图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全面,分支亦无系统性,并且个体差异较大。针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因人而异,避免提出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对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和展示,以此来修正不足,查漏补缺。

3.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效记忆

学生的记忆风格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记忆方式分类总结,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为学生讲解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后,要督促他们自己实践,定期复习,将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效记忆,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

五、结语

传统的学习方法常常是死记硬背,而它通常只使用了我们的左半脑,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开发左右脑,最大程度地发挥大脑对单词的编码能力,将其中的关键字与颜色、图案等联系起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其进行相关联系,发散思维,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相倩.浅谈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9).

[2]刘倩.浅议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一、借助于思维导图提高单个知识认知的全面性

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在表征上总是多维、多层次的,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更为全面.

例如,选修3-1的《电场强度》中的电场线特点的复习,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电场线的形态和特点如图1所示,结合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进行总结,并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来如图2所示,促进知识点复习全面、细致.

当然,图2仅仅是理解电场线特点的一种思维导图形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画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理顺概念,借此取代传统复习中的简单重复概念的做法,变纯粹的死记硬背为科学合理的编码记忆.

二、借助于思维导图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的条理性

习题是知识复习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解题结果的正确性,在学生做错了之后也仅仅是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笔者认为这样复习的效果是不好的,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帮学生进行审题和分析,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例1如图3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可以判定

A.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

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粒子一定带正电荷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这道题难度不大,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笔者和学生一起审题、分析,画出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例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分析过程的思维导图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构建,这样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即为小组成员之间“头脑风暴”的过程,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更深层次的领悟.当然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过借助于思维导图可以让他们对问题解决的不同看法和考虑的角度都明朗和外显化,说是画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的过程.

三、借助于思维导图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的条理性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知识,运用知识解决了具体问题并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例如,上文中的例1这个例题的解决,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类带电粒子在非匀强电场中运动的办法,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思维流程画出来,如图5所示,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