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论文(精选5篇)

  •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精选5篇)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一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比如,有位教师教《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时的课题板书时序的安排就很巧妙,他说:“今天,我将领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略停),那是一处印刷所(板书)。不过,不是咱们学校的印刷厂,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书)印刷所。而且,还得到苏联的第比利斯(板书)去。”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

3.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表演性 审美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交流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位一体来进行的,如果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则教学就无从谈起。而我们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致使这两个环节彼此孤立,甚至是对立,结果教师费尽心机的授课不仅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英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形式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观点。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严格的说应该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与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实质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与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情感的交流。同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色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外语教学亦是如此。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的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发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过程富含艺术魅力,是外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归纳为三点,即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一、创造性

教学规律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例如,在讲解英语音标的发音、读法时,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感到很头痛,如果教师能够把英文的48个音标和汉语拼音建立某种联系,告诉学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发音器官都是一样的,只是鼻、唇、舌、喉以及口形变化的不同组合而已,这样创造性的把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可以使学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轻松的掌握英语的音标;再如,与其枯燥乏味的讲解英文中语调及单词、句子重音问题,还不如放一曲《高山流水》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节奏感,而英文中词的节奏感通过重读、次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现出来,句子以及篇章的节奏感就如同一首悠扬的曲子抑扬顿挫。用这样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而且教师也享受于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在教师表演式教学的感染下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和相互交流,进而融入角色,产生一种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感染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及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规律,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的接壤带,人为的掘出了一道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所产生的后果。教师的表演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例如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要比语言更形象;教师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带有表情色彩的朗读,会加速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再如,教师一个明快的手势会使全班同学立即明白“Close your books”的含义,亦或是含有微笑的表情会带给学生一种无言的亲切与鼓励。

  三、审美性

审美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涉及到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征。现代教育思想使教育表达方式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美的享受。在情感的交流中,在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中,亦激发着师生创造的激情。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堂音乐课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语言艺术导入阶段是关健。

1、谜语导入。学生喜欢猜谜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曲内容或者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谜面的难易程度,太简单,学生会感到很幼稚;如果太难,当学生猜了半天都没有结果时,学生会泄气并对此失去兴趣。

2、故事导入。讲故事是吸引儿童的最好方法之一。如:笔者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小红帽》时,先给学生讲了童话故事《小红帽》,孩子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因而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景导入。幻灯机、VCD、DVD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的创设情境,是有效展示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例如:笔者在教授集体舞《小牧民》时,让学生首先观看电视中的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骏马奔驰的威武、膘悍的形象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可以提前从电视中录制),并播放《骏马奔驰保边僵》与《草原之夜》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蒙古族牧民“双手勒马”、“单手勒马挥鞭”、“挤奶”等动作,并加以体会,模仿音像制品中的蒙古族儿童舞蹈。这种方法能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效果必然比枯燥乏味的注入式教学要好得多。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解决学生歌曲气息的控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用时尚的,略带魔幻的声音,对学生发出指令:“看,这是魔术师的手”;“现在你们的声音都在我的手上”;“它可以让声音变大,也可以让声音变小”;“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恰如其分地应用了这句流行语及“魔术师的手”,整个教学环节的导入用时不到2分钟,在魔术手的指挥下,慢速、弱音、渐强、渐弱……表现歌曲轻柔的、甜蜜遐想的意境。学生稚嫩天使般的声音以及在教师魔术手之下认真专注的表情,音乐的美加上魔术的梦幻渲染,让学生始终处在音乐审美的享受过程之中。从现场学生的反馈看,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可见,在关键的“导入”阶段,教师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绪铺垫好以后,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做到游刃有余。

二、以准确优美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学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通过清晰的语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同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轻松愉快的接受音乐知识,享受愉悦的音乐课堂气氛。

1、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中最忌讳的是概念不明,这容易引起条理混乱,学生听后不知所云;或曲解含义,误人子弟。教学语言中的这些毛病很可能在讲课中造成逻辑混乱,使讲课内容失去科学性,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快节奏”与音乐中的“节奏紧凑”等,教师一定要咬文嚼字,不能相差一个字。言之无物、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2、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他曾记叙在乌克兰一所学校里发生的一件趣事:有位校长去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在课堂上,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于教师向学生问道:“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举起手说:“我!”可见,课堂教学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利工具。因此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眼睛随着教师转动,大脑随着教师的问题去思考。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三拍子教学内容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很难把握的。教学中常用的“”节奏图谱,可以准确划出歌曲的节奏,可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容易因为没有变化而走神。于是,笔者再次运用这样的语言:“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今天魔术师要通过魔法的手把它画出来,请看!”“大家千万要看清楚了,不要慌,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通过魔术师这一角色的扮演,改良传统的节奏图谱,选用与歌曲相协调的“”图谱,并在课件中应用KTV中歌词跟唱波浪线跟随的动画表现形式,学生有了发自内心的欢呼,也让所有的学生和观摩的教师都跟随她的“魔术棒”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三、以赞美尊重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最好方法。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赞美尊重的评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的语言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的确,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应该运用恰当的措词、热情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学生的语言要有情感投入,要爱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用“请”、“让我们一起来”、“你能行”、“你唱得跟小鸟一样动听”等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用真诚、和蔼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友好、认同的亲切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能营造宽松而又自信的氛围,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建立多元主题、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教师的课堂评价除了肯定学生的表现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向、方法。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塔弗所言:“评价的目标不是在于证明,而是在于改进。”也就是说,教师的评价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的同时,又明白自己哪方面还存在不足,怎样改进会更好。如:“某某表现的真不错,如果再自信点就更好了!”“某某的歌声真让老师感动,如果加上表情会更加感人!”这样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恰当的赞美和评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吸引力。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赏识后而倍受鼓舞,他们会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教师用自身的全部热情和机智去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会感觉到班上的小助教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轻松、得心应手,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广义的布白艺术

布白艺术是艺术表现中的一种手法,主要是指为了充分的展示出主题内涵而形成的一片 空白 。那么,说到 空白 自然而然就联系到物象。 空白 的 虚 配上物象的 实 就统一到了艺术作品当中。 空白 不是空而无物,只是在于空灵,在虚幻中寻求真实。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一定要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 空白 ,对文学的形象、境界等进行再创造。如《诗品》中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主要是强调的是言之已尽而意味无穷,并留给读者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无限想象。

1.2教学 布白艺术

初中教学同样作为一门艺术,它也需要这种 空白 。所谓的 空白 ,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华之所在,是教师智慧的艺术结晶和表现。教学也作为一种艺术,它与企业艺术一样,将就布白;并且还追求一种虚幻的 空间形式妙境 。那么,所谓的教学 布白艺术 就是将布白的手法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 空间 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留下一段 空白 ,追求启发性的思维艺术效果。通过老师所布下的 空白 ,让学生对 空白 之处有所思考,形成一种幽远的、有着无穷意味的教学氛围。

课堂中, 布白艺术 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也符合心理学上的完型定论。心理学认为 空白 容易激发人们填补的欲望,让空白达到均衡完美的地步。通过思维,人们将会填满这些 空白 。那么,课堂上的 空白 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思考,还能促使教学完善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 布白艺术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初中语文 布白艺术 的方法

虽然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布白艺术能够开发学生思维,让其进行探索。但若老师在课堂中过多布白时,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琢磨不透的想法,反而会加深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在 布点 时,善于抓住要害、关键,善于利用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再根据这个目标来巧设 空白 ,将所布之 白 运用的恰到好处,最终产生 实 的效果,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到学习方法,从而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2.1创造心理状态上的 空白

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中 愤 和 悱 就是指学生进入积极思考前的一种短暂 空白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设法创设有疑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所讲的《 论语 十则》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的 欲 和 施 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出:自己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怎么看待别人的言行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积极的思考,想想自己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最好,怎样维持自己的言行举止。

2.2善用语言技巧,创造语言 空白

掌握语言技巧,这就要考老师的技巧了。掌握一句话的节奏、变化和语句中的停顿,都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语言的停顿上:掌握停顿上的变通,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 空白 。语言的停顿就是为了让学生回味、咀嚼一句话的内涵,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例如:八年级下册有篇文章《献给母亲的歌》中的第一乐章中是慈母的心声。当教学文章的高潮处时,为同学们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接着让语言暂停下来,并让同学们回想自己的切身感受: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是谁牵挂自己的温暖、是谁担心自己的健康、是谁为了我们的进步而骄傲。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学生也能更好的深入课本中去。

2.3在教育内容上,保留部分 空白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心灵之窗。且还要对某个重点有意识的保留下来。同时,还要给学生一个短暂的 空白 机会。当学生在课本上或者是老师的叙述中找不到那一段 空白 ,他们就会积极的、主动的去找寻那段空白知识,从而填补这段 空白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教学应当面面俱到;但是过于的充实,学生都被罩在了文字当中,只会死记硬背;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创新。学会 欲擒故纵 ,故意吊起学生的 胃口 ,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这就是我》中的 走到镜子跟前,看着镜子中的她,我笑,她也笑。我朝她耸耸鼻子,她也不客气的朝我耸耸鼻子 这一句。老师在这时间就可以保留 这是谁?还有她的眼睛,可爱的马尾辫,甜甜的酒窝。 让学生好好的思考,这描述的是谁,她在镜子中还有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为了知道答案,或许会问家长、或许会问老师、也有可能站在镜子边上慢慢比较,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

3语文教学 布白艺术 的功能

认识到布白艺术的功能,了解其内涵,有利于老师更好的将布白艺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逐步达到教学就是艺术的境界。其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课堂布白是为了正确、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用最直接的办法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了解及把握等兴趣方式。美国的教学学者哈 曼曾经说过 捶打一块冰冷的生铁就像那些不能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 从上面我们所说到的教师布白艺术,可以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下知识 空白 更加有利于学生填补 空白 ,激发强力的求知欲去完善、去完整课程 空白 之处。教学过程中的 空白 就像是用刀切断了的焊条,要学生用内心的想象和思维将其焊接起来, 空白 的教育环节主要是靠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联系在一起的。

3.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在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最本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够让学生好好的学习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流出空白之处,让学生学会手脑并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诱发学生灵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控制与调节

课堂教学只要是由教师引导,让学生注意什么、了解什么、想象什么、表达什么。艾米尔说过 教师的艺术在于懂得引导 。教师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在 有限当中寻求无限 ,突破布白的时空限制,调节好教学节奏的松弛程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走向教学的意境殿堂。教育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回味、咀嚼学习内容,打破固定思维,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用高度的集中替代注意力的分散。

3.4陶冶学生情操

在每一个领域当中,都会出现具有审美意义的,被称之为艺术性的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布白艺术的思路就是以美为旋律,进行的独创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的布白艺术中本身就是审美的对象,回味布白的无穷韵味,突破布白的时空,虚实相连的教学方法,疏密相接,布局合理的结构等。教学的布白虽然淡化了教育的痕迹,却将审美融入了教育的情境之中,让课堂始终在活跃、激动。紧张、愉快中开展。

4运用 布白艺术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要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滥用 布白 也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在每节课前,要了解、确定出可以布白的地方,设计好布白的方式、方法,做好各种准备,给学生留下思考的 空白 。 布白 的次数不能太多,不然学生不容易理解;时间不能太长,让学生等的太久。

4.2要有灵活性与多样化

布点 的形式多种多样,既要有时间上的,也要有空间上的。让学习思考、快慢、动静方面能够得到统一。在 布点 的时候,应该灵活的考虑学生能够承受的能力,该做则做、该讲则讲。

4.3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掌握好 布白 之点,努力营造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表达欲。教师在课堂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宽容,让堂课氛围和谐、宽松。

语文教学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艺术 实施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与他或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其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1)超前思维。

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订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者的头脑,尽管在课前做了缜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2.表演性。

(1)仪表风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2)表演技巧。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地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对课文的立度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剖析,都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激荡学生的心灵。

3.审美性。

(1)情感转移。

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

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等等。

4.技巧性。

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艺术教学的方法

1.利用语言艺术穿针引线。

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如何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段?除了靠精巧完备的课程设计以外,更重要的是靠语言艺术的魅力。如教学活动中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幽默风趣的解嘲、激情四溢的渲染、春风化雨的教诲、饱含真情的倾诉等,不仅能有效而顺利地实施语文教学,而且是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和心灵思想的感染。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经过时间和生活的锤炼是无所谓艺术的。语言要靠运用才生效,只有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多加思考总结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2.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的目的,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3.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

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设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

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这既能使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机。

4.结课遵循的两点基本原则。

(1)完整。

在新课导入中,常常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课的结束,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相呼应,而不要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就会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

(2)适可而止。

教师要避免提前和“拖课”,按时下课。提前结课,既浪费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拖课不仅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

5.模仿社会,综合展示。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社会对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控难度最大的。环境造就一切,当今社会有很多令教育界想拒绝而又无奈的东西。社会因素既然不可避免,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合理利用?电视是现代化社会普及的媒体,学生可以说在它的陪伴下长大。电视里的各种综合节目、竞赛节目学生们早以屡见不鲜;各种电台的主持人让许多人羡慕崇拜,记者的普遍出现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创设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语文课堂内开展,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和课程教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安排诸如小记者访谈、电台小主持或班级活动我主持、百科知识竞赛等综合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受锻炼、会生活。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的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应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磐.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教育网,2010.3.